成才典型
当前位置:
    学在通大丨凡·星风采(八)——刘鑫慧
    发布者: 王瑞 发布时间: 2022-05-30 浏览次数: 1227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刘鑫慧,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南通大学张謇学院201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曾任张謇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现担任张謇学院192班班长。连续两年学习成绩与综合测评均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江苏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南通大学“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和校一等奖学金;参与并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参与各类竞赛获奖4项,申请发明专利3件。

    刘鑫慧出生在江苏泰州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2016年,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因遭受一场突发变故几乎遭遇了灭顶之灾。然而沉重的打击和艰苦的家庭环境并没有阻碍她努力向前的脚步,她深知,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但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她,唯有不断地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够在未来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20199月,在国家与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下,刘鑫慧有幸在南通大学顺利开启大学生活,成为张謇学院这一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大学的求学过程中,她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门课程,与它们“较劲”,直至真正消化和吃透那些难理解的知识。上课时,总可以在教室第一排看到她奋笔疾书的身影,课后她也积极向老师和学长学姐们请教学习方法与经验。当然也有她绞尽脑汁也无法解决的难题,这时,她总是保持着不厌其烦的耐心、层层剥笋的细心,想出思路“破题”,找出办法“破冰”,拿出措施“破局”。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枯燥乏味,但在她的眼里,这样的忙碌而充实的学习生活让她觉得不能辜负。勤奋和努力帮她冲淡了悲痛,并赋予她在漫漫征途中最有力的武器。

    “学必适于用,用必适于地”是南通大学的办学理念,无论哪门课程,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运用相结合是必不可缺的。刘鑫慧自主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课外知识,积极参与学院竞赛和科研项目。项目化的学习让她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漏洞,继而有针对性地再学习,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加深自己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并做到融会贯通。

    她立足专业,务实创新,全面发展。不会焊接,她便整天坐在工作台前,慢慢从一个元器件的焊接再到一块板子的焊接;智能小车的调试结果不佳,她亦能够耐下心来,一步步、一行行地检查,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智能小车行进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动作。随着知识和实践的不断积累,借助学校搭建的良好平台,自2019年以来,她参与并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申请发明专利3件。她所在团队先后获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国赛铜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华东赛区三等奖、江苏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特等奖。

    所谓“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面对国家与社会的资助,她始终心怀感恩,温暖他人,服务社会。

    刚入大学她便提交入党申请书,紧跟党的步伐,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牢记党的宗旨,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学生组织满怀热情的她,也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向前。从张謇学院学生会干事到学习部部长,她工作踏实负责,乐于为他人服务,积极组织英语线上打卡、筹办大学英语四六级模拟、诚信知识竞赛等,为学院良好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张謇学院192班班长,同时也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于担当,积极建设先进班集体。疫情防控期间,她立足岗位,恪尽职守,及时获取疫情最新情况、传达学校和学院的各项重要通知、落实跟踪学校的各项统计工作,不断鼓励同学们积极配合学校防疫工作,携起手来,共克时艰。

    她也积极参与各类志愿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学校迎新志愿活动和暖冬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活动中,她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人,以此来表达对国家和资助过她的社会人士的感恩。

    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尽管自己家庭的遭遇无法改变,但刘鑫慧始终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激励自己迎难而上,自立自强,不彷徨,不退缩,展示青春最昂扬最倔强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