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我校喜迎2019级本科生
    发布者: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9-10-10 浏览次数: 104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九月的通大秋高气爽,迎新的横幅徐徐拉开。9月7—8日是2019级本科生报到的日子,一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青年学子,满怀激情和梦想,将在百年通大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历程。校领导浦玉忠、施卫东、侯文华来到各校区迎新现场,指导一线工作,看望新生及其家长,并慰问辛勤服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9月7日一大早,各校区报到现场人头攒动。校领导分别深入啬园校区、启秀校区、钟秀校区的新生报到点、学生公寓,与迎新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亲切交流,详细了解新生情况及各学院的迎新特色,对他们的周全准备和细心工作表示赞赏。在启秀校区学生公寓,浦玉忠看望了医学院康复治疗专业的新生马福成。马福成同学家在我国西部边陲霍尔果斯市,他独自一人乘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了南通。浦玉忠亲切地询问了他路途情况,欢迎他成为通大一员,并勉励他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努力学习。浦玉忠还查看了为口腔专业新生杨盼盼定制的加长床铺。作为19级最高的新生,杨盼盼同学净身高达到了196厘米。为了让他住宿舒适,学校特意为他定制了长220厘米的床铺。浦玉忠叮嘱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新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啬园校区新生报到点,校长施卫东详细查看了新生报到登记表,了解各学院迎新工作安排,听取了各学院迎新工作介绍,并叮嘱学院老师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文学院新生报到处,学长学姐们身着汉服,手写毛笔字,为新生送出入学祝福,施卫东充分肯定了学院的迎新特色,指出此次迎新有心意,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向新生充分展现了学院风采。施卫东还向新生和家长询问对学校的满意度和意见,在现场与新生合影留念。

    在啬园校区大学生事务中心,校领导详细询问了网络迎新系统使用情况,通过电子大屏实时了解新生报到情况,并分别与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代表座谈交流。浦玉忠、施卫东向他们发放了专项补助金,并语重心长道,“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告诉老师,要珍惜学习机会,将暂时的困难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争取早日成人成才。”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今年学校拿出10万元作为绿色通道专项补助,用于学生的车旅补助、生活费补助,免费发放了60套公寓物品礼包,并落实好他们的入学保障和国家助学贷款申请等工作。

    今年是我校第二年使用网络迎新系统,系统进一步整合了学校多个应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为新生入学报到,缴费、住宿、到站、统计查询等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最大化方便学生。每一个新生班级均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提前了解新生情况,为新生提供有效的入学指导。在火车站、汽车站以及学校各出入口均设有专门的新生接待点,并配有车辆接送。为身体残疾新生安排无障碍宿舍,方便学生出入。在校园各个角落,“莫文隋”志愿者引导新生报到缴费、入住宿舍,帮助新生熟悉校园,融入校园生活。

    今年我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招收普本7047人、杏林学院3091人,生源类型涵盖了乡村教师计划、体艺提前、农村贫困专项、综合评价录取、本科一批、本科二批等多个批次和类型。在今年新生群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来自河北邱县的“最小新生”王青青今年15周岁,她以377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我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来自河南平顶山的双胞胎姐妹李雅淇、李雅琳同时被我校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录取。来自南通本地的,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设备与工程专业新生陈欣仪同学恰逢报到当天生日,学院为她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

    报到期间,校园里洋溢着热烈而欢快的气氛,报到现场秩序井然。新生们在报到签名墙、学长寄语墙前留下大学生活第一张有趣并值得纪念的照片。各学院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学科特色,开展了各式各样富有特色的迎新活动。推荐书单、学院书签、学院院服、“梦想徽章”、给4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校区手绘地图、学业生涯地图、考研风采展示、优秀手工作品展示、科技创新成果与社会实践成果展示……让每位来报到的新同学了解南通大学、体会精彩的大学生活。

    (校报记者 范苏 刘佳昕


    校领导与学生座谈交流。

    校党委书记浦玉忠深入宿舍看望新生。

    校长施卫东检查迎新工作。

    报到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