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资助贫困有志,奖励品学兼优;鼓励回乡创业,服务基层社会”的宗旨,给广大陶学子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我社设计开展了文化学习、娱乐体育、创新创业、团体辅导、感恩志愿等常规活动和特色活动。主要概况如下:
一、常规活动
活动名称 | 活动频次 |
读书交流会 | 每学期举办一次 |
家乡特产文化分享会 | 每学期举办一次 |
家乡特产爱心义卖 | 每学期举办一次 |
陶学子社会实践成果展 | 每学期举办一次 |
全体陶学子户外素质拓展 | 每学期举办一次 |
主题讲座 | 每学期举办两次 |
“博乐学堂” | 每学期定期举办 |
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 | 每学期定期举办 |
团体辅导 | 每学年举办一次 |
伯藜之星宣讲会 | 每学年举办一次 |
“新老陶学子”见面会 | 每学年举办一次 |
《陶欣伯人生小故事》分享会 | 每学年举办一次 |
陶学子全体大会暨表彰大会 | 每学年举办一次 |
新生送老生暨陶学子毕业晚会 | 每学年举办一次 |
伯藜-新大乡村创业课程交流会 | 每学年举办一次 |
趣味运动会暨社团知识竞答大赛 | 每学年举办一次 |
元旦“心连心,手牵手”包饺子活动 | 每学年举办一次 |
主题日(纪念日或特殊意义的日子)活动 | 每学年举办一到两次 |
“美化钟秀” | 钟秀校区每学期定期举办 |
“方言秀” | 钟秀校区每学期定期举办 |
关爱盲童 | 启秀校区每学期定期举办 |
图书馆义工 | 启秀校区每学期定期举办 |
社团文化月 | 社联举办,我社每学年参加一次 |
淘宝街活动 | 商学院举办,我社每学年参加一次 |
辩论赛 | 基金会举办,我社每学年参加一次 |
创业夏令营 | 基金会举办,我社每学年参加一次 |
支教负责人培训 | 基金会举办,我社每学年参加一次 |
负责人领导力培训 | 基金会举办,我社每学年参加一次 |
伯藜-新大乡村创业课程 | 基金会举办,我社每学年参加一次 |
KAB乡伴创客学院课程培训 | 基金会举办,我社每学年参加一次 |
二、特色活动
1.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团体辅导
(1)活动目的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本身面临的家庭经济压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还会影响他们与人交往、相处的能力。为支持我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等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战胜困难,摆脱困扰,树立学习和生活的勇气,我社决定对陶学子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2)活动对象
南通大学伯藜学社陶学子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活动时间
每学年10月至12月、3月至5月。
(4)活动方式
第一阶段:团体初始阶段。成员之间相互认识,澄清成员期望,介绍小组目标和契约,建立团体;
第二阶段:团体过渡阶段。培养团队的信任和凝聚力,使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增强成员与人交往的信息和技巧。
第三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完成团体的具体目标,使成员自我探索、相互接纳,训练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继续锻炼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阶段:团体结束阶段。处理成员的分离焦虑,提高成员自信,使成员展望未来,相信未来。
(5)活动成效
通过团体辅导活动,使小组成员的积极情感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培养,在躯体感受、自我发展、未来理想、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发展。
2.南通大学伯藜学社English Day活动
(1)活动目的
在全球化日益紧密的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了一门不可或缺的语言。但是,许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乏指导,常常陷入只会做题,不会表达的尴尬境地。更有甚者,连基础的英语四级都没有通过,对毕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社特别举办English Day活动,帮助陶学子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和口语表达的训练,以此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2)活动对象
南通大学伯藜学社陶学子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活动时间
每学年10月至12月、3月至5月。
(4)活动方式
活动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四级未过的成员,注重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每周布置任务,通过严苛的学习计划对其进行引导;对于在英语方面有兴趣的成员,更加注重活动的趣味性,主要以单词竞赛、配音比赛、英语绕口令比赛等竞赛的形式开展,使参与活动的成员都能够在感受快乐的同时看到自身的不足,争取更大的进步。
(5)活动成效
通过活动的实施,夯实成员的英语基础水平,提高成员的口语能力,帮助成员提升交际能力;丰富成员的课余生活,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增强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3.南通大学伯藜学社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
(1)活动目的
为践行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资助贫困有志,奖励品学兼优;鼓励回乡创业,服务基层社会”的宗旨,我社特组织陶学子组成支教队伍前往教育资源缺乏、教育环境简陋、教育发展失衡的地区开展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支教地区教育资源情况的方式,达到陶学子立己达人、回报社会的目的。
(2)活动对象
南通大学伯藜学社支教队员以及教育资源缺乏、教育环境简陋、教育发展失衡地区的学生。
(3)活动时间
每年暑假。
(4)支教形式
第一项:支教课程。包括医疗卫生、安全教育、自然科学、体育健康、艺术培养等。
第二项:主题班会。包括《感恩﹒梦想》《成长﹒礼仪》等。
第三项:素质拓展。支教队员对支教地区风土人情、文化建筑、饮食规律等情况进行调查走访,并统计成报告反馈给南通大学伯藜学社社委会,由综合部入档备案。
第四项:社会调研服务。支教队员对支教地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革命红军等群体进行调查,并通过拟建议书的形式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调查情况。
第五项:支教反馈。支教队员在支教活动结束后,完成支教报告、支教报道的攥写,并对支教过程中的视频与照片进行整理,由综合部入档备案。
第六项:后续关注。支教队伍和南通大学伯藜学社陶学子通过宣传、义卖等方法,为支教地区募捐,努力改善支教地区教育资源缺乏的状况,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献上绵薄之力。
(5)活动成效
通过支教活动,使支教地区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支教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改善;通过了解当地文化和教育环境,陶学子自身素质提到提升。
4.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兴趣小组活动
(1)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丰富陶学子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业余生活,塑造健康的个性,培养良好的精神情操,提升自身素质及修养,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生活氛围。我社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
(2)活动对象
南通大学伯藜学社陶学子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活动时间
每学年2月至5月、9月至12月。
(4)活动形式
我社共开展电脑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乐器兴趣小组、乒乓球兴趣小组、演讲兴趣小组、书法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羽毛球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唱歌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共十一个兴趣小组。
其中,电脑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乐器兴趣小组、乒乓球兴趣小组、演讲兴趣小组全年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摄影兴趣小组、羽毛球兴趣小组仅双年开展,绘画兴趣小组、唱歌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仅单年开展。
各个兴趣小组每学年将会进行一次成果展示,成果形式可以是展览、汇报表演、技能展示、参加比赛取得名次等。表现优秀的同学可获得我社准备的奖状及精美礼品。
(5)活动成效
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使陶学子以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得到自由发展,课外知识得到扩展和加深,创新精神得到培养,生活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