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路上,我选择远方
宋超,男,中共党员,2015级硕士研究生,现就读于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我来自双残家庭,在南通大学六年求学,自供读书,在社会关爱资助下力求全面发展,习得一份自立自强书写青春,用感恩的眼光看待生活,化作点滴行动回馈社会。我心怀从教理想,希望在追梦路上拼搏汗水改变自己的家庭现状。
在南通大学学习生活的六年中,除了每年的一等奖学金,我收到各级的助学资助,社会好心人的扶持让我更清楚地看见未来,让我在追梦路上少些彷徨。
2011-2012学年度,国家助学金3000元;
2012-2013学年度,国家助学金3000元,国家奖学金;
2013-2014学年度,国家助学金3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南通市通商总会黄越权先生资助。
接受资助的每一个场景我都历历在目,每年的受助金我都如数交给母亲存进银行,作为下一年的学费,帮助家庭解决燃眉之急。每每到节假日,我都会给黄先生发去祝福短信,每每收获学业、工作上的成绩时,我第一时间也会向黄先生汇报情况。虽然只是简单的一条条短信,却是我怀着一份感激之心,用实际努力得到成绩后对资助人最好的回报。2013年,当我拿到国家奖学金时,我第一时间联系辅导员,从奖学金中拿出2000元注入学院的温暖基金,希望可以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学弟学妹。
从进入大学的那天起,肩负着家庭的未来和社会好心人的嘱托,从本科到硕士,我一直用“踏实、勤勉、较真、思考”这四个词解读他对专业的热爱,热衷学生活动和公益事业也是我受助后感恩学校、回馈社会的点滴行动。
如校六年,我每学年稳居专业第一,利用各类平台锻炼专业技能,在省级学科竞赛中斩获佳绩,刷新学院记录,主持省级创新项目2项。如今的我是著名神经再生学家顾晓松院士团队中的一员,正在为筹办全球2017TERMIS年会忙碌着。成为推荐免试研究生后,我没有一天早于10点半离开研讨室,搜集阅读国内外文献紧跟学科前沿,奔赴各地参加学术会议向专家们汇报成果。
我的拼搏旅途绝非“有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埋头苦读书”,从本科任年级分会主席到如今任学院助理辅导员。顶着繁重的学业负担,只要是课余,我都会在学工办“上班”,小到报销、检查早读晚自修,大到处理学生冲突,我选择用心完成平凡事。大家有时会开玩笑说“有事找超哥”,但却透着师生们对我的工作成绩的认可。
面对困境,我敢于直面,选择挥洒汗水而非畏惧逃避。常人看来,逆境是绊脚石,于我却是垫脚石。资助圆梦,我收获了求学路上的点滴成果,不再彷徨;传递能量,我实现社会大爱正能量的接力,引领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