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饮水思源情,励志伴我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
“爱倍加”各学院分队: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做好物质帮助的同时,加强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经研究,学校决定开展以“饮水思源情,励志伴我行”为主题的受助学生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现就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指导,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通过行之有效的个性帮扶、主题教育、志愿服务、资助宣传等手段,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进一步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教育引导,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时间
2018年5月、6月
三、活动形式
学校层面
氛围营造
学校通过网络、条幅和海报等形式,营造活动氛围,形成全员参与、全校支持氛围;加强资助政策、优秀活动、先进典型的宣传,对各学院活动动态进行报道;召集各分队队长(学生负责人)开展素拓和动员会,发挥学生办活动的主导作用。
2、参观学习
组织受助学生分批参观中华慈善博物馆,学习和传承慈善理念。具体时间、形式另行通知。
3、一封家书评比
家书以“,我想对你说”为题,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
各学院组织学生撰写家书参加校内评比,于6月15日前以学院为单位择优报送至助学办邮箱85012167@ntu.edu.cn。
4、统筹公益服务
鼓励、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得以缓释部分学生因单纯受助引发心理压力。结合学生意愿,学工处与校内各部门协商,统一输送学生到相应岗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优先安排受助学生。
学院层面
1、组织学生观看“江苏省第四届学生资助成效汇报演出”网络直播
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民政厅、文化厅、扶贫办、国开行等联合主办的“江苏省第四届学生资助成效汇报演出”于5月30日下午14:30在南京正式举行,届时通过江苏广电总台荔枝云平台、荔枝新闻客户端直播。直播(含测试)开始时间为当地下午14:05。请各学院组织学生收看,同时将收看人数、现场图片于5月31日前汇总至助学办徐仁成。
扫码观看
网页观看:http://news.jstv.com/wap/tvlive/20180525/1527240900374.shtml
2、各学院其他活动按照报送列表有序开展。
五、总体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院分管领导和指导老师高度重视受助学生指导,以“爱倍加”学院分队为主体,有效辐射广大学生群体;精心策划、组织各项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指导活动,学生办活动,学生参与活动),注意活动形式,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心。
2.统筹兼顾,扎实推进。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各学院要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各项活动。各学院要统筹兼顾其他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其他部门项目),尽可能不重复搞活动(类似、重复的活动,试着考虑将资助育人融入进去);顶层设计资助相关活动,鼓励学院打造特色活动、品牌活动,学院之间可抱团合作。
3.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各学院按照既定计划(附件)开展活动,活动必须讲求实效,不浮于形式;活动形式可以从自助、互助、助人等方向,以受助学生心理帮扶、主题教育(信仰教育、诚信引导、励志成才、感恩教育等)、志愿服务(公益服务)、资助宣传(含政策宣传、成效宣传)等主题分类设计分队活动活动。
五、总结提升
各学院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要积极探索好的做法,打造特色活动品牌,总结活动成果。学校组织以文字总结或现场观摩形式在院际交流和推广。
活动成果包括方案、图片、新闻稿、总结等,于6月15日前汇总至学生工作处助学工作办公室(主校区综合楼317室),邮件主题标明“**学院**分队(‘爱倍加’学院分队)活动总结”电子文档发助学办邮箱:85012167@ntu.edu.cn。联系人:孙欣南。
助学工作办公室
2018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