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典型
当前位置:
    【2015】德厚成人 学优成才——刘志威
    发布者: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5-07-14 浏览次数: 108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人物简介:刘志威,湖北黄冈人,现就读于南通大学理学院。8岁时失去父亲,历经众多的苦难和挫折,坚强的他凭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取得了一个个受人瞩目的成绩。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而是始终用微笑面对接踵而来的苦难与挑战,并将自强不息的希望传递给他人。自信是他不竭的动力,不屈是他永恒的信念,这个朴实的男孩以感恩做桨,向着生命更远处划去,相信划过这一望无际的山川与河流,迎接他的会是更美的风景。


    少不更事来噩梦


    小学5年级的一天,一场意外打破了刘志威平静的童年。父母双双遭遇车祸,父亲当场去世,母亲也身受重伤。当看到冰棺里已经冰冷的父亲和重症监护室里身上插满管子的母亲,小小年纪的他接受不了眼前的一切而当场昏厥。从此,他便开始了和母亲、姐姐三个人相依为命的日子,而现实对他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转眼生活由天堂跌入地狱,他不再耍小孩子脾气,而是渐渐明白了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子汉,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与期待。他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用知识去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凭借优异的成绩,他屡次获得学校奖学金,结合国家助学金的扶持,他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通过不懈努力,刘志威顺利通过特招考试,进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最优秀的班级。高中学习所需的各项费用比初中增加了很多,昂贵的开销又一次成了笼罩在他心中的阴霾。为了不给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增加新的负担,懂事的他想过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赚钱,让母亲和姐姐过上好点的日子。但是他不甘心,他没有忘了自己心中的梦想,他相信天堂的父亲也不愿意看到他就这样向命运屈服。

    天无绝人之路,听闻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因为学费而发愁,刘志威的姨夫找到了他,告诉他说:“孩子,别担心,你只管好好读书,费用的事包在我身上。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和我说,我会支持你完成所有的学业。”姨夫的话让正在彷徨的刘志威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他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不辜负家人对他的付出与期望。

    然而,来之不易的高中生活刚开始不久,现实又给了他沉重的一击。2010年的春节,母亲突然病发被紧急送往附近的医院。在这个万家灯火、合家团聚的日子,刘志威一家却不得不在医院度过。母亲住院一个星期后病情仍然不见好转,还是处于半昏迷状态,最后几经周折转去大医院,才诊断出是不可治愈的“美尼尔氏综合症”,这种病发病无规律,平时生活也不能过度劳累,这对刘志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春节刚刚过去,他便开始了往返于学校和医院两点一线的生活。上午在学校进行紧张的学习,中午利用午休的时间去医院看望母亲,下午再赶回学校,晚上还要留在医院照顾母亲。学习的压力、生活的重担将他压得喘不过气,但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他要代替父亲支撑起这个家,他没有轻言放弃,而是咬着牙坚持了下去。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个月,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终于稳定了。

    照顾母亲占用了刘志威大部分的学习时间,他的成绩一落千丈,由原先的班级前十名退步成了第三十多名,也不再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妈妈出院后,他下定决心要把落下的课程补回来,每天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希望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终于,他收到了南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知道,他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奋发图强去逐梦


    2012年9月,刘志威带着憧憬与期待来到南通大学。第一次进入大学校园,未知的大学生活令他感到既兴奋又恐惧,陌生的环境蕴含着机遇也充满了挑战,内心强烈的使命感告诉他:如何规划和度过这四年大学时光,将决定自己未来一生的发展方向。

    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找准定位,而后从一而终地坚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刚来学校的日子,刘志威失眠了,他知道仅有知识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是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阶段。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去竞选班长。想让班上的同学都信任自己、给自己为大家服务的机会,首先要让同学们都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他开始学着克服自己的羞涩,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同学,向同学们进行自我推荐。但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男孩,在与同学交往时还是难免拘谨,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关心。两个星期过去了,到了班级选临时负责人的时候,他毫无意外的落选了,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中。这时候,看到了他所有付出的室友拍拍他的肩说:“别气馁,我相信大家会看到你所做的一切,你一定可以!”室友的话让刘志威重新燃起了信心,

    军训期间,他每天早早的起床,做好了宿舍卫生后,将班级军训所需的饮用水都搬到操场。九月的盛夏烈日当头,高强度的训练令一部分身体虚弱的同学难以负荷,班里一个女同学由于身体虚弱住进了医院,女孩的家乡远在广东,家里人一时无法赶到,而她又急需人员照料,刘志威主动提出由自己来照顾那个女生。刘志威的细心照料让女孩感激不已,而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受到了班级同学的一致肯定。在随后的班长竞选中,他赢得了班级半数以上同学的支持,成功的当选班长。他知道这个职务代表的不是简单的荣誉,而是承载着班级同学对他的信任。

    作为班长,他尽职尽责地为班级做每一件事。在班级学风建设上,他积极组织、监督同学们参加集体学习,所在班级的大学英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两项考试的通过率是整个学院历年来最高的。在他的带领下,班级还评选上了先进班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他认真负责的工作表现引起了年级辅导员的注意,委任他负责学院学生助学的工作,指导、帮助同学们完成年度的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工作。每年的助学工作问卷调查,他都是保质保量的完成,所在学院多次被评为助学先进单位。三年里,刘志威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生活上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称职的好班长,起到了非常好的纽带和带头作用。

    在学习上,他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很多人把学习当成任务,而在刘志威看来,学习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三年来,他从未有过旷课现象,他认为学习应该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应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追求全方面的发展,努力协调好学习和社团活动的关系。上课的时候,刘志威总是坐在第一排最醒目的位置,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互动交流。在他看来,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课下,他刻苦钻研,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答疑解惑,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在班级里营造起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氛围。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获得了“南通大学百名好青年、南通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南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南通市高校无偿献血优秀组织个人、南通大学第一届创业营销大赛一等奖”等20多项荣誉。2014年6月,他光荣的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他积极学习党的知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党的政策方针,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校期间,他还担任道德大讲堂的宣讲成员,向同学们讲叙自己追梦的故事,以他的乐观影响、激励着周围的人。通过道德大讲堂的平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刘志威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他相信自己的努力付出终有回报,也一定会有实现梦想的那一天。

    青春正当年,每一次选择都是最好的安排,用青春的汗水谱写未来是刘志威的选择。这个时代多的是不顾一切、放马天涯的少年,而五月的阳光更青睐有担当、甘于平凡却不平庸的人。刘志威用他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句话——青春是内敛的张扬和朴素的华丽。


    心怀感恩回馈社会


    偶然的一个机会,刘志威了解到学校的一个公益组织----校园可再生资源回收中心,他想这是一个锻炼自己、回报社会的好机会,便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加入之后,他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每次活动,积极以“帮助贫困生、美化校园环境、减轻学校和家庭负担、爱心波及社会”为宗旨,为创建美丽的校园环境、推动社会的公益事业而努力。

    一年后,踏实、勤劳的他担任了校园可再生资源回收中心的负责人。他工作认真负责,并且不断寻求创新,始终以“足行千里自立自强创伟业,胸藏万卷为国为民济天下”来勉励自己。在积极拓展校园废品回收工作的同时,他还带领同学们在校园里进行各种环保理念的宣传,开展了如节约用水、爱心义卖、关爱智障儿童、暑期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工作,为创建节约友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带领的这个公益团队时刻散发着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品质。

    在回收中心工作的两年半时间里,他总是风雨无阻地参加每次的日常废品收购活动,将大家眼中的垃圾变废为宝,同时美化校园环境。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思考怎样才能带领这个公益团体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他想到了爱心义卖的方式。余姚地震发生后,刘志威从收购来的废书中挑出有用的资料进行二手书义卖,让同学们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实用的书本。最后,他将义卖得来的650元全部捐给了灾区,他的善举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与支持。考虑到部分考研学子买不起学习资料,他又带领回收中心的成员挑出较新的考研资料,免费送给这些考研的同学。

    2013年5月,他从新闻中得知盐城有一个患有直肠癌的女大学生,因为经济原因打算放弃治疗,他马上和回收中心的成员商量,拿出一部分爱心基金给她寄过去,并且写了一封长长的信,鼓励她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2013年12月,得知生命科学院的孙勇同学的父亲不幸患上了白血病,母亲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伙伴们商量之后,他们拿出了爱心基金的一大部分交给孙勇,希望为他们送去生命的希望。

    2013年的暑假,高温持续不下,他组织回收中心的成员去南通市少儿图书馆进行志愿服务,在那里为留守儿童募捐到各种文具、书籍、玩具共计1000余件。经过对南通市各个社区基本情况的了解,最终刘志威将这些从爱心人士手里募捐到的物品捐给了海港新村的孩子们,并且用爱心基金为他们购买了所需的学习用品。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刘志威感到很满足,给予温暖、传递温暖是他的出发点也是他的动力。

    在校莫文隋的“暖冬计划”活动中,他带领回收中心的成员将收购得来的衣物整理并捐赠给基金会。2013年到2014年寒假,他从爱心基金里共拿出4000元,用于贫困生回家的车费补助。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回收中心,他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尽管自己的家庭条件十分拮据,刘志威深知还有很多比自己更需要关爱的人,虽然自己能做的微不足道,但这一份爱心传递的是饱含支持与鼓励的正能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虽然我能做的事情不多,但是我只要尽力去付出了,我就会感受到快乐。”

    虽然出历经生活的磨难,但一次次考验让他更加成熟,更加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他的青春五味杂陈,酸甜苦辣样样俱全,也许这就是人生该有的味道。保剑锋从磨砺出,如今他已经成长成了一个能够用坦荡微笑去面对未来的男子汉,而帮助别人、传递爱心、让需要的人感受到关爱是他追梦途中珍贵的收获,他的善良、踏实、勇敢都将是他一生的财富。明丽的花朵需要灰暗的底色来做陪衬,人生就是这样一场永不止步的自我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