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我校举行“伯藜助学金”签约仪式
    发布者: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4-04-11 浏览次数: 94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4 11 ,南通大学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2014伯藜助学金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创办人、新加坡著名实业家陶欣伯先生亲临我校参加签约仪式。校长袁银男与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理事长连桂芳共同签订《2014年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资助协议》。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秘书长张利伟,行政总监刘萍,理事李耕鹤、倪亦斌、张月红,校学工处、发展规划处等部门负责人,受助学生代表等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彭怀祖主持。

    20125月,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与我校正式签订资助协议,根据协议,每年基金会在我校资助80名贫困有志的大一新生,每人每年4000元,一助四年。今年,江苏陶欣伯基金会再次与我校签约,将在2014级学生中新增80名资助对象,届时我校将有240名受助学生,合计资助总额96万元。经过两年的合作管理,伯藜助学金现已成为我校社会助学金中影响力最大的助学金之一。

    袁银男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陶欣伯先生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陶先生及基金会长期以来给予我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袁银男校长说,“伯藜助学金”作为我校近年来设立的诸多社会资助项目中资助金额最高的助学金,不仅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更促进了受助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大幅提升。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慈善机构,他将教育和慈善紧密的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他们不仅仅给学生提供经济资助,更重要的是对育人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也给予很大的帮助。袁银男校长表示,我校将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资助对象的遴选工作,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深刻理解“伯藜助学金”的宗旨和意义,在工作中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受助学生时刻铭记陶先生及基金会的捐资助学义举,充分发挥其补助生活、激励学习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资助育人活动,做好感恩教育和资助典型的宣传工作,把奖助学金评比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措施,进一步推动优良班风、学风、校风建设,培养贫困有志、乐观向上、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大学生。

    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创办人、99岁高龄的新加坡著名实业家陶欣伯先生首次亲临我校参加签约仪式,并在签约仪式上讲话。陶欣伯老先生说,早在1983年,南京金陵饭店揭牌时,时任江苏省省长顾秀莲就邀请他到南通一行,今天终于一尝夙愿,非常高兴。陶欣伯助学基金会是一家非宗教性、非政治性的非公募基金会,以帮助一切有需要的有志青年成才成业为目标。南通大学是基金会的伙伴,相关的工作人员就是基金会同仁们的同事,希望双方能够加强交流合作,扩大合作范围,为共同的目标不懈努力,使更多的“陶学子”受益,鼓励他们回乡创业,促进家乡的发展,帮助他们实现人生追求。他希望学校把好资助对象入口关,以陶学子社团为平台,以提高陶学子的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签约仪式上,袁银男校长向陶欣伯先生赠送了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作品,并与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理事长连桂芳女士分别代表双方共同签订了《2014年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资助协议》。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由我校陶学子创作的伯藜学社短片。

    签约仪式后,还分别举办了 陶欣伯 先生与我校陶学子见面会,2014年“伯藜助学金”管理工作座谈会和受助学生座谈会。

    (校报记者 徐凌)

    我校举行“伯藜助学金”签约仪式。


    陶欣伯老先生讲话。

    校长袁银男致欢迎词。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彭怀祖主持签约仪式。

    袁银男校长向陶欣伯先生赠送礼物。


    袁银男校长与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理事长连桂芳女士代表双方签订协议。


    陶欣伯老先生与陶学子亲切交谈。

    陶欣伯老先生与陶学子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