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典型
当前位置:
    【2013】用“心”编织隐形的翅膀——桑美玲
    发布者: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3-07-14 浏览次数: 101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人物简介:桑美玲,南通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专业10级学生。“家境贫寒、坚强自立、品学兼优、常怀感恩”,这似乎是对这位来自苏北农村的女孩最好的概括。校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东岳奖学金,彰显着她的勤奋;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最佳辩手,肯定着她的能力。一路走来,生活的挫折教会了她坚韧的意义,在忙碌的学习、工作中,她锤炼了泰然的心境,携着一份爱心,她微笑着走向明天。



    用“心”编织隐形的翅膀


    姹紫嫣红的花丛中,飞舞着几只美丽的蝴蝶,它们穿行于花间,仿若仙女翩翩起舞,那自由轻盈的体态,引得人们发出几声感慨:“要是我能有一双翅膀,那该多好”。

    拥有一双翅膀,无忧无虑地翱翔于天空中,那感觉似乎妙不可言。

    但,谁人能知晓,这份从容的背后,要经历过几番挣扎、几分疼痛?

    而总有一些人,能破茧成蝶,赢得他们想要的飞翔。譬如,这位娇弱却勇敢的女孩——南通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0级学生桑美玲。

    用“心”思考,虚“心”为人,诚“心”做事,她努力成为一个用心的人。她要用这份持之以恒的心意,编织出一双隐形的翅膀,挥舞着青春的汗水,在人生的道路上飞得更高、更稳、更远……


    没有鞋的孩子,只能学着飞翔


    2010年7月,盛夏炽热的阳光炙烤着这片位于苏北农村的淳朴土地。

    一个不大的农家院子里,18岁的桑美玲捏紧了刚收到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在日光的映衬下,“南通大学”四个烫金的大字显得分外耀眼,青春的脸庞闪过一丝喜出望外的神色,但转眼间却又被沉甸甸的凝重所代替。

    寒窗苦读十二年,只为一朝踏入心中向往已久的大学殿堂。如今,梦想成真的那一刻,桑美玲心中却是喜忧参半。

    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里仅靠父亲一人苦苦支撑,微薄的工资仅能应付日常开销。而如今,弟弟也要读高中了,动辄四五千元的学费更是让家中经济雪上加霜。看着父母亲愈加憔悴的面容,懂事的桑美玲一度动摇,“上大学,一年的开支要近万元,家里还能承受得起吗?”

    “女儿呀,学费的事你甭担心。听别人说,上大学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将来毕业了咱再慢慢偿还,别误了你的前程呀。”父母的一番话让她坚定了读大学的念头。在金秋的季节里,桑美玲踏上了开往南通的列车,带着一丝忐忑,以及满满的期待。

    列车缓缓启动了,它把桑美玲带离了熟悉的家乡。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她的步履不再彷徨。“决不能让父母失望,我要以四年的耕耘,换取明天的笑逐颜开”。桑美玲的眼神坚定而自信。

    “上帝或许没有把我们放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他没有忘记给予我们平等的机会。美好的生活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获得,我相信,上天不会辜负有心人”。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用诚心填满我的大学


    像海燕一样,以搏击风浪的姿态,勇敢地出击,在奋斗中成长,这是她想要的姿态。在大学里,她要用一颗诚心来为自己的青春保驾护航。

    “每天进步一点点,需要恒心,也需要诚心”,身处象牙塔里的桑美玲,一如既往地勤奋。“今天,背诵50个英语单词、2篇古文,完成1套四级真题题册”,一个精美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每天的学习计划,这是她自中学以来便保持的习惯。期末,当有的同学在为复习而焦头烂额之时,桑美玲早已从容淡定地将所要复习的内容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又一遍。正是因为这样一份诚心,桑美玲的成绩在班中名列前茅,屡屡斩获各项奖学金。

    学习,始终是桑美玲最看重的事情,但跻身于大学广阔的天地间,她并没有将视线局限于课本中。“中小学时,书本的知识把我的脑袋塞得满满当当的。进入大学,我才发现,书本只是承载知识的载体之一,我要学着从生活中学习和检验知识,有时候,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有意义。”

    于是,桑美玲把目光投向了更多的锻炼中。

    “班长就好比一个家庭里的主人,而团支书就像是一名保姆,我愿意成为一名兢兢业业的保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尽我所能,做好这份工作”,进入大学伊始,桑美玲便毅然站在了竞选班级团支书的台上。几句简短的话,却让班里的同学们分明地感受到桑美玲话语中的一股诚意。

    如何检验一名“保姆”的成色?团日活动便是这样一块货真价实的验金石。“团日活动,是一个让大家相互增进感情的契机,我要做的是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让班里的同学们拧成一股绳”。

    担任团支书的两年里,桑美玲组织了两次班级团日活动,一番心思倾注其中,从最初的策划到最后的举办,每一个环节的实施,每一个别出心裁的节目背后,都浸透着桑美玲的心血。编小品,演情景剧,改编歌舞,妙思不断,她总有办法将生硬的政策口号融于趣味十足的文娱活动中。

    能者多劳,接踵而来的工作压在了她的肩上,素质拓展量化工程、党员发展信息统计,年级辅导员助理,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能看到她的影子,事无巨细,她一一全身心投入其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四红旗团支部”、“校级优秀团干部”、“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文学院素质拓展量化先进个人”,这来之不易的荣誉无疑是对她的付出最好的回应,但相较之下,同学们的支持更让她倍受鼓舞。

    “美玲姐付出最多,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再大困难,她都会身先士卒地和我们一起担着扛着,有她在,我们就感觉很心安”,班里的同学说。

    “桑美玲个子不高,一个很玲珑的女孩子,娇小的身躯却蕴藏着许多令人惊讶的正能量。”院里的辅导员王艳老师如是评价。


    请叫我桑哥哥!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句话在桑美玲身上得到了印证。除了担当班级里的干部,她还在学院就业创业协会分会任职。从干事升为副会长,当别人投来羡慕的目光时,却不知道她付出的努力究竟有多大。

    天道酬“诚”,她一步一个脚印,沉着而坚定。

    加班加点地工作早已成为生活中的常态。当别人早已进入梦乡,她却总是拧亮台灯,一遍又一遍地看策划、报道和总结,作为集体里的领导者,她担忧很多,思考很多。

    2012年11月,职场风向标大赛,这是桑美玲接手就业创业协会以来的一个考验。

    上一个月才完成招新,还没来得及对新人进行培养,部门间配合不熟,新人能力欠缺,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形式无突破,活动方案如何制定,一个个难题让她应接不暇,压力倍增。

    “焦急、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彼时桑美玲最真实的状态,只是,轻易的认输可不是她的风格。

    “当时我们大二、大三的一干同事在办公室里讨论了一个晚上,终于整理出一个清晰、完整的头绪来。走回宿舍时,整个人都是飘的,脑子晕晕乎乎”

    成立工作小组,将每一项事宜责任到人;改变活动形式,以原创情景剧代替过去的歌舞小品相声节目,并成功拉到了500元赞助,填补分会史上0赞助的空白。每一个环节和部分,桑美玲必亲力亲为,她痛并快乐着。顶着黑眼圈以及沉沉的倦色,彻夜未眠,虽是煎熬,却也心甘情愿。

    “我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大大咧咧。私底下,班里同学和部门的孩子会笑称我为“桑哥哥”。

    “桑哥哥很有担当,办公室里,她总是走得最晚。”部门里的同事向笔者吐露。

    在这只倔强的海燕带领下,南通大学职场风向标大赛中,文学院分会荣获一等奖及最佳创意奖,并在“校园情操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中屡屡有所斩获,而桑美玲本人也被评为“优秀干部”,“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她仿佛褪却了所有的疲惫,笑逐颜开,喜不可言。


    实践,爱心不打烊


    有人说,象牙塔是一道墙壁,隔开社会的纷扰,而对于桑美玲来说,温暖的港湾无疑是更贴切的比喻。

    她申请了江苏省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问题;而国家助学金的帮助,让家庭条件先天不足的她不必再为生活而担忧。此外,品学兼优的她还获得了启东东岳药业有限公司在南通大学设立的“东岳奖学金”,在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奖励时,她心中满是感激。

    在接受了社会和学校的帮助后,桑美玲便能安心地学习和工作。这一切,她默默记在心里,感恩的小草生了根发了芽。为此,课余之时,她致力于志愿工作,奉献自我一份力,以此回应那些给予过她的善意。

    作为一名莫文隋志愿者,桑美玲说:“大学四年转瞬即逝,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能力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是我想通过这些志愿活动为学校尽我的绵薄之力,可能没人会记住我,但是我在这里洒下过汗水和泪水,我能记住我的母校。”

    走出学校,社区也是一片天地,这里也无时无刻地需要爱心的奉献。

    炎炎夏日,当众多学子在家中享受清凉,桑美玲却毅然走上街头开始了社会实践。“实践的意义在于奉献自我,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奉献,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何乐而不为?”

    大一的暑假,桑美玲与班级的同学一同来到了南通崇川区韩湘坝小学,和数十名农民工子女度过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支教生活。

    “支教更重要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递爱心和力量。”桑美玲告诉笔者。“在和小朋友们相处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生理,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勇敢地说出心里的想法,这是我们的目标”。

    为此,支教队伍专门开设一节课,叫做“我的梦想是……”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我想当宇航员。”“为什么?”“因为我想把星星摘下来送给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们。”“我想当超人,把怪兽打跑。”……天真的话语,纯真的笑颜,让桑美玲感到了一种由衷的感动。

    在上课之余,桑美玲还会和队友们一起到孩子们的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看法,并把这些想法汇总起来。在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之后,桑美玲和队友一起,撰写了五六千字的暑期调研报告。

    “爱心的真谛,就是尽我所能,大家应该多关注孩子们的心灵成长,通过沟通,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为他们带来长久的快乐。”

    如今,空暇之时,桑美玲总会不时回到韩湘坝小学,和孩子们嬉戏,带来各种爱心玩具和小礼物。她说,“看到孩子们露出了笑容,心里感到满满的快乐”


    谁怜三春晖


    认识桑美玲的同学都会给予她“自立”的评语,而这一切,却是在父母的教育下养成的。

    “我爸妈特放心我,他们都不是那种专制式的家长,很多时候,会让我自己来做决定,包括高考填志愿、选学校、选专业,他们都没有过多地干涉我。”

    自初中起,桑美玲便一直住校。独自一人在外,吃的苦头不在少数。只是,受了委屈的她却从不会向家里诉苦,因为,她明白,自己的每一句不快,都会让父母为之担心不已。

    只是,这名坚强的女孩,也会有软弱的一刻。

    2012年,是桑美玲人生中最煎熬的一年,她深切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无助。

    母亲患急病而住院动手术,为了不影响桑美玲的学业,家人向她隐瞒了这一消息。而后,还是在传来爷爷病危的消息后,从姑妈口中得知实情。

    母亲住院,女儿不能伴身旁。愧疚之情,自是不说。

    一周后,爷爷去世,来不及见他最后一面。回到家时,她哭哑了嗓子。

    噩梦还没结束。连续数十天的奔波操劳,父亲也因疲劳过度而呕吐昏倒,送往医院后,竟被诊断出心脏病。

    那一段日子里,桑美玲感觉世界末日也不过如此。

    那一刻,她再一次懂得了成长的含义,“我得赶在父母老去之前,成长到能够足以庇护他们的程度,就像是一直以来,他们对我所做的那样。”

    如今,时间淡去了悲痛的痕迹。只是,她却更加懂得了珍惜。爷爷不在了,奶奶眼神里的孤单让她心痛不已,每一次回家,她总是会陪奶奶聊天,跟她说事,哄她高兴。在家时,心疼爸爸妈妈身体不好,她总是抢着做事,不让他们太过操劳。作为姐姐,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弟弟,以自身的体会,为他讲解青春的困惑和成长。

    未来太过飘渺,桑美玲选择了用力握紧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以己之力,为家人带来幸福。这样的责任,她很乐意承担。

    做一个心境泰然的人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那段纯朴的生活教会了我,不要去抱怨。”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让我感触很深。孙少平承受了如此多的苦难,却都熬了过来,相比之下,我们所经历的挫折算得了什么?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更应该泰然地过自己的生活。”

    即将要加入毕业大军的行列,当许多人在纠结于未来的方向时,桑美玲心中早已有了定论。

    已经打定主意不考研的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备考公务员的复习中,同时,她也做好了就业的准备。“所谓的淡定,我想应该在做好完全的准备后才称得上吧。用这最后的一年时间,好好磨砺自己,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锻炼,或是心境的把握,我都要努力去做好。”

    未来的路,走向何方?飞向何处?桑美玲不得而知,她只信奉一句话“不拖拉,做了再说,just do it!”


    叼诚心作羽,凝虚心成翼,怀爱心织造青春之翅,终凭专心之力而腾空。青春的天空留不下轨迹,但她已飞过,沿途的风景,会为她的汗水和收获来代言。无论是昨天或是今天,桑美玲都将一如既往地勇往直前,微笑着写下属于自己的那平凡却独一无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