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我校举行“伯藜助学金”签约仪式
    发布者: 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3-05-30 浏览次数: 96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5 29 下午,南通大学—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2013年度“伯藜助学金”签约仪式暨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我校举行。校长袁银男与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理事长连桂芳共同签订《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资助南通大学协议》。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秘书长张利伟、项目主任张月红,校办、学工处、发展规划处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受助学生代表等参加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副校长董正超主持。

    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是一家非宗教性、非政治性的非公募基金会,由新加坡著名实业 家陶欣伯 先生于2006年在其故乡南京创办。自创办以来,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与江苏省内贫困生比例较高且办学资源有限的16所高校合作,在这些学校设立“伯藜助学金”,“伯藜助学金”的获得者称为“陶学子”。去年5月,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与我校正式签订资助协议,根据协议,基金会在我校资助80名贫困有志的大一新生,每人每年4000元,一助四年。经过一年的合作管理,伯藜助学金现已成为我校社会助学金中影响力最大的助学金之一。今年,江苏陶欣伯基金会再次与我校签约,并新增了80名资助对象。

    签约仪式上,张利伟秘书长介绍了“伯藜助学金”的含义和基金会“资助贫困有志,奖励品学兼优;鼓励回乡创业,服务基层社会”的宗旨,并介绍了基金会新增的两个项目,即导师项目和创业项目。他希望学校把好资助对象入口关,以“陶学子”社团为平台,以提高“陶学子”的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连桂芳理事长介绍了 陶欣伯 先生晚年投身于慈善事业的事迹,鼓励青年大学生学 习陶老 先生艰苦创业的坚强意志和爱祖国、爱家乡的崇高精神。她表示,基金会愿意与学校长期合作,帮助学生走出生活的困境,鼓励他们进一步求学进取。

    受助学生代表、“伯藜学社”社会活动部部长刘荣代表所有的“陶学子”感谢基金会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她认为,“伯藜助学金”带给他们的,不单是经济上的资助,更是精神上的鼓舞,他们的人生在感恩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得到升华。她表示,“陶学子”们一定不会辜负 陶欣伯 先生的期望,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袁银男校长在签约仪式上讲话,代表学校向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袁校长指出,“伯藜助学金”将助学与督促、助学与评价、助学与激励有机结合,基金会的这一理念、思路、做法不仅值得学校借鉴和研究,更是对南通大学全体学生的关爱与鼓励。他希望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思想再解放一点,思路再开阔一点,爱心再增加一点,积极配合基金会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主动关心引导学生团结互助、自强自立、不断进取,树立远大理想,帮助他们实现成人、成才、成功之梦,。

    签约仪式后,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领导分别与我校辅导员代表、受助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学工处副处长卢志勇主持了这两个阶段的座谈会。

    (校报记者 陈妍/范苏/摄)

    座谈会现场。

    校长袁银男与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理事长连桂芳共同签订《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资助南通大学协议》。

    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理事长连桂芳讲话。

    袁银男校长在签约仪式上讲话。

    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秘书长张利伟讲话。

    副校长董正超主持签约仪式。

    学工处副处长卢志勇主持两个阶段的座谈会。

    受助学生代表、“伯藜学社”社会活动部部长刘荣发言。